热词: 公交车站 酒店 餐饮 医院 更多
手机版 欢迎使用8684!
  • 概要
  • 历史
  • 地理
  • 经济
  • 文化

  宁国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天目山北麓,东临苏杭,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县市,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冲,市域面积2487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安徽县(市)首位,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县(市)之一。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宁国自东汉208年置县,至今有近1800年历史,是江南著名古邑,千百年来,移民迁徙垦荒生息形成了宁国“土著少,客藉多,五方杂居,风俗不一”的市情和多元的移民文化底蕴,造就了宁国人豁达、包容的宽广胸襟和开拓、创新的进取思维。
  宁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农特名产荟萃,是驰名神州的“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元竹之乡”。较强的工业基础使宁国成为皖南最具影响的工业城市。尤其是大自然赋予宁国的山清水秀、清新空气和宜人气候,造就了极佳的生态环境,成为宁国最重要的特色。 宁国民风淳朴,崇尚信义,交通便利,生活、生产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业已成为皖南地区现阶段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热土和生活、兴业的理想乐园。
  随着“长三角 ”经济圈的形成,宁国加快了“融入苏浙沪、参与长三角”的步伐,正以加速建设生态型工贸旅游强市为目标,充分利用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厚实的工业基础,积极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农特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和制造业零部件加工配套基地,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精心构筑长三角大都市的后花园。“梧桐萋萋,有凤来栖”。宁国正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美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竭诚欢迎国内外各界人士来宁国投资兴业,共图发展。
  自然天成的夏林风景区、石柱山风景区、道场坪风景区、板桥自然保护区尚待开发。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正在启动建设,此外被列入《中国名胜辞典》的山门洞、千秋关、仙人塔等名胜景观保护良好。
  宁国市大力实施了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生态林建设为主的生态保护工程,建立了全市生态保护体系,严格控制污染性项目建设,禁止对生态资源的掠夺性开发,被列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市。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置宁国县。取安宁定国之意。1997年3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宁国县,设立宁国市。
 
 ?年,宁国市辖11个镇、18个乡:河沥溪镇、中溪镇、石口镇、港口镇、梅林镇、狮桥镇、霞西镇、宁墩镇、胡乐镇、山门乡、甲路镇、仙霞镇、姚高乡、汪溪乡、桥头乡、杨山乡、青龙乡、虹龙乡、竹峰乡、平兴乡、畈村乡、万家乡、南极乡、庄村乡、东岸乡、板桥乡、方塘乡、太平乡、云梯畲族乡。
 
 2000年,宁国市辖13个镇、1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381842人,其中: 河沥溪镇 80079 港口镇 15487 中溪镇 11341 石口镇 10020 霞西镇 9048 胡乐镇 12992 宁墩镇 12502 狮桥镇 11876 梅林镇 8828 山门镇 18989 甲路镇 9697 仙霞镇 11300 天湖镇 4682 板桥乡 2668 方塘乡 11665 姚高乡 8252 汪溪乡 10574 畈村乡 15137 平兴乡 13048 云梯畲族乡 6142 杨山乡 8218 南极乡 11234 万家乡 14314 桥头乡 6757 庄村乡 6575 虹龙乡 14516 竹峰乡 13204 青龙乡 14786 太平乡 7911
 2004年底,宁国市辖3个街道、10个镇、6个乡。
 

 宁国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8大类30多个矿种,石灰石、煤炭、石棉、萤石、陶土等矿产远景储量达34亿吨。境内土特名产荟萃,山核桃、元竹、青梅、银杏面积和产量居安徽省首位,山核桃粒大壳薄、仁肉饱满,笋干肉厚色美、脆嫩爽口,名优茶绿翠显茸、清雅纯正,享有“中国山核桃之乡”和“中国元竹之乡”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宁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994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转化,林业经济发展迅速,建立经济林基地88万亩,1998年被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市。科技、文化、卫生、土地、教育等社会事业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全市社会治安稳定,社会风气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4年,全市共放映电影500余场次,观众2万余人次,外地各类艺术团体来我市演出60余场,市图书馆公共图书藏书4.3万册,《今日宁国》全年发行123期,共73.8万份,文化馆、图书馆、文物馆“三馆”建设主体工程已完工。年末全市共有有线电视用户1.8万户,开通有线电视频道29个,电视台全年编发新闻专题70期,电视新闻1306条,广播稿件7738条,专题365期。全市电视人口覆盖率96%,广播人口覆盖率98%。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4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0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4个,共设置15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市拥有卫生即技术人员1770人,医疗床位1267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7人,床位3.4张。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打89.4%,共补偿1.27万人次,补偿金额627.2万元。1.29万平方米的健康大楼投入使用,华泰医院正式开业,传染病医院建设顺利进行。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4年,全市共组织举办各类比赛与体育竞赛22次,参加人员1.2万人次,在各项比赛中,分别获省农运会两个单项第五名,省体育大会男子乒乓球团体第三名,宣城市田径锦标赛团体第三名。全市小学体育达标人数2.45万人,中学体育达标人数2.98万人。